果里岩洞葬位于贵州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东1公里煤洞坡的洞穴中,地处岩溶山原,峰丛林立,乔灌间杂。该洞在山顶下四十米处呈南北向横穿山体,长580米,宽为38—65米,高为21—50米,有两个入口;北面入口,宽54米,高21米,;南面入口,宽35米,高45米,有三道石砌墙垣。洞中地势内斜平缓,洞内干燥,能见度好,入口处地势外斜。据查,果里的苗族于明朝初期从贵阳迁徙而来。从迁徙之初至清末,他们均习惯将亡者殓于棺木集中存放在洞穴之内。在洞穴北面入口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现存完好的棺木有192具,腐朽散落及其它原因损毁的约200余具。棺木材质为杉木。棺木有平板平头和鼓型雄头之分,其大小因亡者的体型而定。平板平头型棺木制作粗糙,长1.45—2.23米,宽0.46—0.75米,高0.46——0.9米;鼓型雄头棺木多为杉木本色,长1.5—2.23米,宽0.48—0.8米,高0.5—0.9米。棺木一律头向北面入口,均固定于两个或三个“井”字架上;三个“井”字架表明亡者为男性,两个“井”字架的为女性。棺内亡者头靠凹型木枕。平板平头棺为明代,鼓型雄头棺为清代。
岩洞葬被发现后,经贵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多次考察调研,认为对黔中地区苗族的发展史、生活史、葬俗史等研究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1989年龙里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强岩洞葬的保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保障。
资料来源:龙里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