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成公主的身世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
二、松赞干布派人赴唐求婚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不久,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吐蕃特使返回吐蕃后,告诉松赞干布,是因为吐谷浑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唐朝没有允许嫁公主。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唐太宗派侯君集为主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为辅佐,率唐军迎击吐蕃军。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还未出手,牛进达已经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大量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
三、松赞干布柏海迎亲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到达唐朝下属的吐谷浑。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今青海玛多县)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见到唐朝服饰之美,松赞干布俯仰间面有愧沮之色。
四、文成公主的吐蕃生活
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亲之后,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文成公主筑城,修建宫室让文成公主居住。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把脸涂成赤褐色的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自己也脱下毡裘,穿上纨绮,逐渐仰慕唐风。松赞干布还派出吐蕃贵族们的子弟,请求进入唐朝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又请唐朝文人典其表疏。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法,并协助松赞干布设计建造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会盟碑(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带来的;文成公主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瑞相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五、唐高宗册封松赞干布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夏天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遣使入蕃告丧,并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到长安吊祭,献金银珠宝15种置于太宗灵前,并上书表示对唐高宗即位的祝贺和支持。
唐高宗称赞之,册封他为賨王,赐杂彩三千段。松赞干布因而请求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唐高宗同意了。
松赞干布遣贵族子弟赴唐都长安入国学,对藏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加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又再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并刻松赞干布石像,与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首领以及阿史那社尔等等唐朝的藩属国首领以及臣子的石像共同立于唐太宗的昭陵之前。
六、文成公主吐蕃去逝
文成公主从公元641年入藏,到公元680年去世,在吐蕃生活了将近40年。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松赞干布的儿子早死,其孙成为赞普,年龄非常小,国事都由禄东赞管理;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吐蕃王朝祭祀文成公主(“祭祀赞蒙文成公主”),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联姻后的汉藏交流
松赞干布在世时期,唐蕃之间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节来往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自贞观四年(630年)开始,到842年,双方来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使唐125次。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房间的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至今仍供于大昭寺内,成为藏传佛教最珍贵的圣像和藏族信教群众最为崇拜的佛像;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
编辑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网络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