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妇科是2012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64家中医流派中,贵州省唯一获批的流派,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市东路50号贵阳中医学院。
乾隆年间,江西大旱,始祖丁信忠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西迁逃难,沿途行医,路经湖南至贵州瓮安草塘古镇定居,历经近300年,十一代相传,由第四代传承人丁可能创建的“丁松龄”药号还屹立于古镇草塘,200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迁至贵阳。丁氏妇科现主要分布在贵阳市、贵州省各地区。经丁氏妇科嫡传弟子及学生的传播,还分布在北京、石家庄、深圳、湖北荆州、湖北钟祥、湖南邵阳、陕西咸阳、浙江东阳、郑州等地。
数百年来,丁氏妇科以中医内治法为基本诊疗技术,同时结合中医外治诊疗技术,治疗疾病。内治法中,葆有中医药传统的“望、闻、问、切”诊疗技艺,凝练了丁氏妇科“滋阴养血六法”、“解郁化滞五法”、“止崩五法”、“助孕六法”、“安胎五法”、“痛经四法”、“调更四法”、“闭经五法”、“临症思辨八法”等诊治特色技术。
丁氏妇科有家传验方数十首,都是在临床千锤百炼,证明疗效肯定精湛的方药,家传验方的用药饮片,保持了中药传统的加工、炮制,及煎熬方法,丁氏妇科是贵州唯一的中医流派,谓之“西南边陲明珠”,是中医药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凝聚着数百年中医人诊疗疾病的技法技艺,与健康保健的智慧及经验,形成丁氏妇科独有的文化特色,极具中医文化价值,传承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丁氏妇科一直以家族传承和中医师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但现在中医院校教育成为中医教育的主体,模式趋向规范、统一,使得几千年的师徒传承模式逐渐边缘化,中医药人才的个性化特征日益淡薄,中医学术流派特色日趋淡化,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西医西药对中药中医的冲击,也是传统中医药发展受限的因素。近年来,丁氏妇科,通过丁启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丁氏妇科流派传承团队的平台,在省内外建立了8个丁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站,使得丁氏妇科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发展、创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