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纳·科恩,生于伊拉克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博士攻读人类学,师从格拉克曼。先后到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社会、尼日利亚、塞拉利等地作过田野,代表作有《一色里的阿拉伯人边境社会》《都市非洲人的习俗和政治》《双向度的人——复杂社会权利与象征的人类学》等。
在科恩看来,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有无穷无尽的象征符号行为存在。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充斥着大量与以往毫无二致的“象征行为”:人们的生活就像是演戏,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符号。
科恩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人扮演很多角色,当各种角色协调顺利时,自我发展是顺利的;而各种角色相互抵触或不协调时,人们就需要寻找不具权力契约形式的象征性的活动如宗教来寻求慰藉。因此,人就生活在象征与权力的双向度中,称为具有二重性的人。
科恩将“权力”界定为所有的社会关系,象征与权力共存于人的社会活动中,他理论上继承了杜尔干的“圣俗二元论”的传统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但同特纳又有区别,被称为“政治象征主义”,即许多政治行为都是通过象征表现的。后来他又放弃了这种宏观研究,逐步转向微观分析。
按照科恩的观点,文化人类学研究社会结构主要关注四种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亲属制度和宗教仪式制度。这四种制度可以归纳为两大类:权力关系与象征符号关系。象征符号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神圣的象征符号用于宗教仪式;另一种是世俗的象征符号用于世俗礼仪。
资料来源: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