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达宝村的村民表演 谭春/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多民族和谐相处必须坚守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2016年11月,记者通过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贺哈傣族特色村寨、西盟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寨的采访,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傣家山寨的团结舞
傣族是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傣族传统的孔雀舞经过白族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演绎而闻名世界,同时也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孟连县勐马镇勐马村贺哈老寨,记者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原生态孔雀舞:十几位村民身着黄色和绿色的孔雀“翅膀”,戴着面具,在村里的小广场上随音乐起舞。缓慢的舞步古朴而神秘,仿佛从久远的岁月中走来。
孟连是云南2013年开始的第一轮“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示范县,贺哈老寨则是这一轮示范工程的示范村之一。村民们能歌善舞,孔雀舞、刀舞、马鹿舞、山神舞都是老一辈传承下来,并经过县文化馆专家的培训指导。贺哈老寨的村主任、舞蹈队长岩帅说:日子好过了,大家心里高兴,舞跳起来就停不住。每天下午和晚上,寨里的年轻人都会带着老人来小广场跳舞。很多老人说:每天这样跳舞,腰也不酸、腿也不疼了,连高血压也降下来了。有客人的时候,村民们会演出精彩节目。过泼水节时,寨子里更是热闹非凡,游客们都会投身于狂欢之中。
寨子里的演出队有56人,全都是村民,不少家庭是父子、兄弟、姐妹一起参演。演出队曾经在西双版纳州府景洪表演过四次,还参加了县庆表演。每年表演最多的时间是开门节(也称出夏节,是傣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象征雨季结束)与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意为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之间的三个月,每七天要表演一次。2016年10月,县委宣传部帮村里注册了“孟连贺哈布梵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运作相关的表演活动。
贺哈老寨的傣族舞蹈充满乡土气息,反映了傣族同胞的生活、劳动、习俗、信仰。
赕佛是当地傣族群众的一项重要宗教活动,通常由妇女们手持盛有种子、鲜花和水果的竹篮到佛寺敬佛。这一场景早已被艺术地呈现在舞蹈当中;刀舞本是男子舞蹈,显示傣族的尚武精神,但贺哈老赛的刀舞却是由妇女来表演,可谓“不爱红妆爱武装”;老辈们传下来的马鹿舞被年轻人加上翻滚的动作,更增添了诙谐可爱的情趣;布梵(山神)舞根据傣族神话改编而成,舞者身披条状彩服,头戴图腾面具,威严神秘。演出时,傣族独特的象脚鼓、镲、嘎光等乐器营造出浓浓的傣族文化氛围,增强了感染力。
这个舞蹈的高潮是村民自创的朗勐舞,又称团结舞。表演时,演员们邀请客人们围成一圈,在村长岩帅的带领下伴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步。团结舞一跳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热烈欢快的气氛,让人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只留下美好的感受和回忆。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早晨不是被公鸡叫醒,而是被《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歌声唤醒。这首几十年前的老歌一直传唱至今,无论你在城镇村寨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它熟悉的旋律。
西盟是第二轮“十百千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的示范县之一。走在县城整洁宽敞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很多建筑都“穿衣戴帽”,披着淡金色的“茅草”——专门为佤族定制的“铝茅草”,既能体现佤族传统民居的特色,也反映出西盟尊重和保护佤族文化传统的理念。
西盟民族文化工作队(原西盟县民族歌舞团)党组书记杨娜介绍说:这个工作队有着51年的传统,一直担负着传承、保护和发展佤族传统文化的使命。近年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并在多种比赛中获奖。如佤族原生态歌舞剧《佤部落》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在全国11个城市巡演,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和好评;2015年,工作队编演的佤族健身操《勐·安木拐》荣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金奖。
《佤部落》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佤族人民的生活、劳动、习俗和爱情,讲述了佤族从远古走向现代、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历程,充满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而从开始构思到基本成型,《佤部落》的创作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主创人员是今年40岁的工作队长岩峰。作为土生土长的佤族,岩峰没有上过专业的艺术学院,但如岩浆般喷涌的激情和才华让他赢得了同行的尊敬。
杨娜是演员,现在兼任队里的节目主持。《佤部落》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也是由她主持的。她自豪地说,工作队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创作出《佤部落》,是因为他们不是凭空杜撰,而是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本民族的生活。所有的舞蹈动作都从生活中来,所有的情节都是真实生活的提炼:《点播》和《狩猎》再现了先民刀耕火种、狩猎觅食的生活;佤族信奉万物有灵,每砍一棵大树做木鼓,就是牺牲一棵树的生命,因此要种下一棵树,还给自然一个生命;《拉木鼓》再现了众人从山里砍下大树,用两根绳子一起拉回村中的情景;《佤山鼓韵》通过有力地敲击木鼓,展示了佤族从远古跨越至今的野性和力量;《甩发舞》来源于生活,佤族妇女用竹筒上山背水,在瀑布下、水塘边散开头发,清洗后甩干,那种优美的韵味在舞蹈中显露无遗;《双人舞》《佤寨狂欢节》《送嫁》演绎了佤族青年男女从相恋、相爱到出嫁结婚的幸福历程,触动了人性最柔软、最美好的地方……结尾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在佤山的村村寨寨唱响:各族人民哎团结紧向前进,跟着毛主席哎跟着共产党,阿佤人民唱新歌,江三木罗!
除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工作队还配合县里的民族团结、扶贫攻坚、林改、戒毒等工作,用佤语小品、短剧等形式深入乡村为群众演出。一些群众看了工作队编排的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小品和短剧后高兴地说:那么多内容我们一看就懂了,比念文件好多了!
为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队还创作了大型歌舞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描述佤族人民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再到今天通过扶贫攻坚和示范区建设,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历程。解放前,佤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过着刀耕火种、衣不遮体的生活。解放军进入佤山,帮助发展生产,种粮种茶、开发矿山,扛进电杆,拉起电线——剧场中挂满的灯泡在舞台昏暗的煤油灯光中全部亮起来,象征着阿佤人第一次用上电灯。那一刻,许多观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佤山带来了新的机遇。每家每户补助4万元,从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搬进了抗震、防火、水电网齐全的安居房。
通过展示佤族的文化,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佤族、尊重佤族,也让佤族找回了自信心。《佤部落》大获成功之前,很多佤族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喜爱佤族文化,会有那么多观众看演出时感动得流泪。《佤部落》全国巡演期间,还有大城市的姑娘爱上黝黑健壮的佤族小伙子。曾经羞于承认自己是佤族人的他们,如今在任何地方都会自豪地说:“我是佤族人,我来自西盟!我们的佤山很美!我们的鸡肉稀饭很好吃!”
“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
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某宾馆吃早餐时,突然耳边传来优美的歌声——扭头寻找,原来是餐厅的电视正在播放MV。“是什么歌曲这么好听?”我放下筷子走到电视旁,仔细去看屏幕上的歌词:“我会唱呢调子,象山林一样多,就是没有离别呢歌;我想说呢话,象茶叶满山坡,就是不把离别说……”歌曲放过,已看不到其余的歌词,但我想再听几遍,我想看到所有的歌词!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简单的旋律、简单的语言,顷刻之间就击中我的心灵深处,让我产生潮水般的感动和渴望。忍不住上网查询,得知这首歌的名字叫《实在舍不得》,歌曲的发源地竟然就是我当天要采访的地方——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村民小组)。
当天网上歌词查询页面的第一条,是某网友的留言:“才听几句我就疯狂寻找歌词……”我知道了,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如此这般寻找歌词的人。
在网上,我看到了更多关于这首歌的信息:这是一部电视片的配曲,由网络写手蔡立和云南大学教授张宇丹作词,拉祜族原创歌手李那倮哼唱,云南青年音乐人黄征、肖宇记谱,再进行加工处理,完成编曲、配器等二次创作,老达保寨李札丕等拉祜族农民歌手演唱。歌曲走进了《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知名栏目,并在央视和云南电视台等热播。在《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李那倮和她的拉祜族团队演唱这首歌时,主持人董卿当场泪奔,现场观众也被感动得哭成一片。在首届中国普洱国际乡村音乐节研讨会上,七八位发言的国内著名音乐人中有五位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实在舍不得》,并给予较高评价。音乐节开幕式上演唱的最后一首歌曲正是《实在舍不得》,唱得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动容流泪,纷纷夸赞。甚至有网友这样评论:“这是一首让音乐学院作曲系汗颜、崩溃的原生态歌曲。”
一路思绪万千,终于来到了老达保寨。寨子距县城42公里,是典型的拉祜族村寨。全寨有114户、473人,村民仍然居住在传统的杆栏式建筑里。近年来,通过整合多个项目投资大力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老达保寨更显美丽。几乎每家门口都种着红色的紫荆花树,将整个小寨点缀得宛如世外桃源。
老达保寨的村民能歌善舞,擅长吉它弹唱、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合声演唱,常年开展拉祜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演出活动。2013年6月,老达保成立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全体村民都是公司成员。200名演员主要经营演出,还有民族服装制作、民族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等。通过参与演出,村民们每年可增加数千元的收入。
老达保寨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地,已通过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特色村寨验收,并参与了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评选。下午两点多,记者在寨子里观看了村民们的演出,舞蹈多与当地拉祜族的生活密切相关:插秧、播种、采茶、洗衣、捉鱼、爱情……在现场观看与看网上报道大不相同:在现场可以亲身感受到草根的气息和力量,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血肉相连,感受到人性与自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
在舞台附近的茶室里,我见到了李那倮——33岁的拉祜族妇女,朴素、安静,有些害羞,不善言谈。在任何地方,如果不特意说明身份,她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妇女。她对我轻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13岁时学会吉他弹唱,看懂了爸爸妈妈写的拉祜语歌曲;16岁自己创作词曲,恋爱中的思念让她写出了《真心爱你》;对朋友的不舍,让她哼唱出《实在舍不得》的旋律。平时她参加演出和劳动,照顾家庭和孩子,每当脑海里响起好听的旋律,她就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不是不想让别人看懂,而是她至今仍然没有学会专业的记谱方法。就是这样一位拉祜族妇女,至今已创作出20余首歌曲,曾荣获“神州大舞台家庭秀”比赛金奖、全国青年歌手普洱市片区原生态唱法一等奖,并成为云南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她写的歌不仅让村里人传唱,还传到了普洱市、云南省,传到了全国各地;她的歌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还感动了外国人。
演出结束,《实在舍不得》还是放在最后,成了让人流泪的送别:
你没看呢风景,像山花一样多,还有多少思念的河?
你留下的情,像火塘燃烧着,还有好多酒没喝。
最怕么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舍不得哟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
最想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舍不得哟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