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怒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怒族岩画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朱国伟 2017年11月22日 阅读量:

  怒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岩画艺术。1957年,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原碧江县一区九村托平村与腊甲底村之间发现怒族古岩画,岩画在一个被称为“依洛夫”的岩洞里。洞穴壁上有七幅图画,画中图形清晰可辨,如太阳、鱼、鸟、牛、马等,以红色颜料作画,笔画简炼,线条粗犷,形象生动。此后,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物普查中,又在果科乡腊斯底等地,陆续发现类似岩画多处。多为赤竭色矿粉和动物血作颜料画成。图案为日月山川、飞禽走兽和各种人物,但成画年代及含义尚无定论。据学者们推测,此画属史前的原始绘画艺术,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怒江岩画最早发现于1957年,当年中央民族社会调查组到怒江进行民族识别调查,在福贡县(原碧江县)匹河区托平村的路上发现洞穴岩壁上有红色颜料绘画的图像,调查组的同志认为这一岩画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为此对岩画进行了认真考查。1980年中央民族调查研究所的木玉璋同志根据资料线索又对吴符岩画进行了考证。2008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刘建辉同志对吴符岩画、腊斯底岩画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确认为匹河路的色德路边岩壁上也有岩画,腊斯底村南侧山箐岩壁上有岩画,友多罗门阿山岩壁上有岩画,后来发现在泸水县境内凤凰山麂子洞、古登南部江边岩壁、称戛的江边岩壁上都有岩画。称戛洞穴岩画在1960年前修瓦贡公路时炸飞了,由于洞穴处于江边,炸后石块飞入江中现已无法考证。古登岩画也在修筑瓦贡公路时被炸坏,后又由于农田基本建设取石修沟、修田、保存的岩壁也被全部炸毁。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吴符岩画和腊斯底岩画。

  吴符岩画:位于福贡县匹河街南部约一公里处,过溜索到怒江西面岩壁至马鞍形山梁溶洞,溶洞位于山间小道旁,洞穴距江面约500米,洞穴朝阳背风,石灰岩自然岩洞。洞穴中有厚厚一层冲积土,洞穴内高约1.8米,深5米,宽3米,洞穴内能坐10多个人,来往行人或当地群众农忙时都能到洞中休息或生火做饭。洞穴岩壁长12米多,高3米多,岩画就绘于洞穴外壁上和洞穴顶部,共计15个图像。其中,外壁上十二个图像清晰可辨,有一个图像掉落大半,洞顶部的两个图像由于长年烟熏火烤已经模糊难辨,图像呈红色,分析为赤铁矿粉与动物脂肪混合调制而成,清晰可辨的十二个图像分别用粗略的线条勾画出图案的轮廓,摹仿了太阳、月亮、山川洞穴、鸟兽、鱼虫等自然物质。

  腊斯底岩画位于福贡县匹河乡东部碧罗雪山中的腊斯底村南侧山箐石灰岩壁上,岩壁依山朝阳,由五块岩壁组成一道长堤。1979年严重的泥石流之后,山箐河沟被流石堵积,岩画也受到冲刷,部分绘有图像岩壁流失,造成了腊斯底岩画的严重损失。目前岩壁上还保存有150多个图像,其中,抽象符号有90多个,动物与人物组合的图像7个,人与其它事物的图像5个,日月星辰图像有30多个,植物、动物、器具图像有10多个。

资料来源:

    1.中国论文网《从另一种视角对怒江岩画的解读》 

  2.360星座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