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壮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壮族音乐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黄烁炎 2017年08月30日 阅读量:

  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曲调,是产生于古代的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古老声乐艺术。在壮族地区,几乎每个乡都有几个固定的曲调,有用于叙事的平调、抒发欢快心情的喜调、平缓柔和细腻深沉的诗调,富于教诲性的卜牙(老人)调和表现哀伤悲调等。曲式有支声式、和声式和复调式,用于独唱、领唱、重唱、合唱的民歌调有相应的曲式结构。其中合唱又分为二声部和三声部。曲艺有末伦、唱师、比余等,唱师的唱本脱胎于经诗,一般为七言句式,以一鼓一锣过门,无伴奏。曲牌各地不一,每个地方一般由AB调,比较固定。末伦流传于桂西南地区,来源于巫调,发展成为曲艺。其词为七言或五言,上下句式,以三弦伴奏,艺人自弹自唱,词很优美。内容有说故事、诉苦情、叹离别等,可长可短,形式灵活。比余流传于红水河中游东兰、凤山一带,词为长短句,腰脚韵,寓言式或隐喻式,生动活泼。演唱时,艺人与听众互相呼应,气氛热烈。

黑衣壮多声部合唱(供图  刘军)

  壮剧是音乐、舞蹈等的综合艺术,已有几百年历史。壮剧按风格分为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大致以右江为界。壮族戏剧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用壮族方言土语演出,道白间或插一些粤语、西南官话;唱词则为民歌格式,结构、韵律均脱胎于民歌;有众多独特的唱腔和曲牌,多由民歌曲调改编而成。

壮族民歌(供图  刘军)

  壮族的乐器主要有铜鼓、高边锣、大锣、小锣、提锣、铙、钹、大鼓、蜂鼓、小鼓、脆鼓等打击乐器;有天琴、三弦、月琴、扬琴等弹拨乐器;有瓦琴、二胡、马骨胡、葫芦胡等;有唢呐、大号、大海螺、合欢箫、小螺笛、稻杆笛等管乐器。乐器根据不同需要用于节日、祭祀、婚葬、壮剧、曲艺、各种大典等。土司时代土官有专门的八音乐器,改土归流后流入民间。
     

      

参考资料:《壮族简史》编写组 《壮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