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壮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壮族民居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7年11月14日 阅读量:

  壮族多聚居在崎岖的山区和群峰之间的丘陵地带,壮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了独居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壮语称屋为“栏”或“干栏”。干栏建筑使用木(或竹)柱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造住宅。楼上住人,楼下豢养牲畜和贮存物件。这种住宅适于潮湿多雨,地势不平的南方山区。

壮族的干栏式民居(刘军供图)

  壮族的干栏建筑大体分为全楼居(或半楼居)和地居的三开间合院式建筑两大类。地居式建筑多见于平原地区,如桂东、桂东南和桂中一带,受汉族同类建筑影响比较大。全楼居建筑主要分布在龙胜、德保、靖西、龙州和桂北、桂西、桂南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宜山、都安、武鸣等丘陵地区。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村的壮族民居(王铁志供图)

  壮族的干栏建筑、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变具有多种形式,但它的主要特征未发生变化。一是布局结构未变,居室设在二层。因为广西潮湿多雨,楼居可以避免地面潮气进入居室,同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楼居可以较好地通风,采光和日照,也有利于防盗防兽。底层豢养牲畜,可以充分利用楼下空间,节省山区宝贵房地,也便于照管和保护牲畜。这种结构满足了家庭成员的居住和日常生活要求,包括活动场所、会客厅、卧室、储藏室、厨房、火塘、望楼、晒排和牲畜的栏圈。二是一直以木结构为主,因为木结构对地基要求不高,在地形起伏的山区采用木结构,较为合适,且能就地取材,既方便又经济。丘陵地区在缺木的情况下,才出现部分代以夯土或砌砖墙的混合式结构。木结构为干栏的骨架,构合紧密,均衡对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容易搬迁。三是壮族聚居的山寨或村庄,一般都有近田、傍水、靠山、面向开阔方向等特点、体现了节省空间或不占用耕地的原则,既使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又维持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参考资料:《壮族简史》编写组 《壮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