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工艺 > 民族工艺品  > 详细页面

新疆这个小村庄,小乐器“弹”出新生活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文静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2日 浏览量:

  “十步之内,必有工匠”,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民族乐器制作村,全村290多户居民中,近一半人的主要职业是制作乐器,其中还有多位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走进加依村,映入眼帘的是独具民俗特色的乡村风貌,家家户户都有精美的民族乐器,悠扬的琴声余音绕梁,欢快的曲调打动人心。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手工乐器产业发展,将乡村旅游与手工乐器制作相结合,小乐器“弹”出了加依村人的新生活。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艾依提·依明在家中乐器陈列室演奏民族乐器。新华社记者 张曼摄

  传技授艺 培育匠人队伍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各族人民除了能歌善舞之外,制作的乐器也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008年,加依村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加依村,作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乐器大王”艾依提·依明名声在外。走进他家的庭院,只见制作乐器的木料堆满了院子,经过初加工的板材被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在一起。房间里更是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都塔尔、热瓦甫、手鼓等乐器,有的用来演奏,有的用来当装饰品,俨然一座微型的民族乐器展览馆。艾依提·依明随手拿来一把萨塔尔,现场演奏起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的篇章。随着手指的灵活配合,婉转的乐音从丝弦间流淌了出来。

  艾依提·依明一家四代人都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工匠。自15岁始,他就跟着祖父和父亲学做乐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锤炼,如今他精通大部分维吾尔族乐器的制作技艺。“一把上好的都塔尔从选材到制作完成大约需要两年时间,这也是一个制作工艺不断提升的过程。”艾依提·依明不仅可以制作近20种民族乐器,而且还能弹唱,他说,要想制作出好的乐器就一定要会弹奏乐器,不然没有办法调音,制作的乐器也不精细。

  在村里,艾依提·依明与其他几位非遗传承人不仅是技艺传播者,也是致富带头人。因为艾依提·依明制作的乐器乐音准、音色美、造型漂亮,深受市场欢迎,附近很多村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多年来,他已带出200多名徒弟,他们基本都可以靠乐器制作、维修、演奏实现增收。

  在艾依提·依明的乐器生产间,一位名叫托尔军·努尔东的中年男子正在加工都塔尔。托尔军·努尔东是本村人,已在这里学习、工作12年。“我靠制作乐器实现了脱贫,我会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吐尔军·努尔东说。

  “他们农闲的时候到我这里来学习乐器制作方法,每月能挣2500元到4000元不等的工资。”艾依提·依明说,他的很多徒弟如今已经出师,或是独自开办乐器加工作坊,或是加入村里的乐器加工合作社,通过一技之长摆脱了贫困,过上富裕生活。

村民在加依村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制作民族乐器。 新华社记者 张曼摄

  能人引路 为致富添动力

  循着“咣当、咣当”的声响,加依村的一户农家小院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乐器订单。十几位村民分工明确,有的用钢锯切割长短不一的木头,有的在初加工的乐器上雕刻图案。在另一个房间里,则摆满了已制作好的都塔尔、弹拨尔、热瓦甫、艾捷克等乐器。

  小院的主人是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擅长制作弹拨尔、热瓦甫等乐器。多年前,他被北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聘为手工乐器制作老师,专门给学生传授手工乐器制作技术。一个学期后,积累了培训和管理经验的他回到村里,与4名会制作乐器的村民在自家小院成立了乐器制作坊。

  近年来,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充分利用加依村作为集旅游、手工艺品制作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试点村的契机,积极发展手工乐器制作业。为打响乐器品牌,2017年,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注册了“天籁嘉音民族手工乐器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把各种乐器销售到全国各地。

  “我们在网上发布的产品,性能、价格一目了然,购买者打开网页,就可以根据步骤提示轻松买到想要的乐器。”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说,自己富不算富,只有村民共同富了才算富。

  富裕起来的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进一步扩大乐器制作坊规模,吸纳贫困村民到自己的乐器制作坊就业,他也因此被称为村民致富的引路人。今年26岁的艾力·吐尼亚孜,自2017年3月来到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的乐器制作坊学习制作乐器,如今已能熟练制作各种乐器,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

  “原来不懂技术,我到处打零工,没挣到什么钱。”艾力·吐尼亚孜说,是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帮助了他,让他学会了乐器制作技术,还增加了收入。

  面对村民强烈的学艺、致富意愿,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还组织举办乐器制作培训班,帮助更多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随着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大力推行“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能人+扶贫车间+贫困户”等脱贫模式,手工乐器产业帮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梦想。

  文旅融合 擦亮乡村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新疆旅游业发展,新和县借助加依村旅游文化品牌,不断壮大乐器制作规模、推广文化品牌,打造了集乐器制作、乐舞展示、摄影影视于一体,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的“天籁加依”景区和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加依村焕然一新,成为南疆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的加依村,几乎每家都有人在从事乐器制作,还有很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有的在民族乐器展示中心当上了讲解员,有的在游客接待中心干保洁,有的在经营餐馆、小卖部,有的每天赶着漂亮的马车接送游客……

  旅游事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村里的乐器销售。艾依提·依明说,以前像他这样的匠人,都是自己带上十几把乐器出门宣传推销。后来加依村成为旅游景区,乐器制作的名声越来越大,匠人们坐在家里就有生意上门,省去了四处奔波做销售的辛劳。

  家住在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附近的肉孜·巴吾东,在展示中心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他说,“以前,只有乐器行或是乐手来购买乐器,现在为了吸引游客,我们还制作出精致美观的小型乐器,游客们十分喜欢。”

  来自浙江的游客黎女士在肉孜·巴吾东的工作室里看上了一款样式精美的小型乐器艾捷克,她说:“虽然我不会弹奏,但这个乐器既小巧又精美,买回去摆放在家里也十分漂亮。”

  肉孜·巴吾东每年销售乐器的纯收入达五六万元左右,他制作的乐器除了销往乌鲁木齐、阿克苏、库尔勒等地,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顾客纷纷订购。

  小乐器做足了大文章。随着游客的蜂拥而至,充满诗情画意的加依村的琴声更响亮了。现在,加依村共有90户乐器制作专业户,农忙时在地里干农活,农闲时在家里制作乐器,每户靠制作乐器平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

  作者:文静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