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体育 > 民族体育文化  > 详细页面

哈尼族民间体育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和菊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1日 浏览量:

  哈尼族民间体育活动主要有坐骑秋千、摔跤、赛球等三项。摔跤和赛球状况与汉族等同,只有打秋千颇具本民族固有特色。他们的秋千分作荡秋、转秋和磨秋三种。荡秋绳为牛皮条结扎或用藤条扭扎而成,可单人荡或双人荡。转秋状如巨型纺车,安于轴心上的四对飞叶之间的横木上架设着四个小荡秋,每个荡秋乘坐一人,随着轴心及飞叶的旋转而旋转。磨秋是一根横架在一条直立竖木顶端的长木杆,秋杆两端可上下升降,又能循环旋转。两端坐骑人数相等,一边坐骑的人用脚猛力蹬地腾空而起,对方下降双脚落地,又蹬地腾空而起,秋杆便不断地起落飞旋。坐骑秋千不仅是节日期间习俗性的娱乐活动,而且是一项精彩的健身体育表演。

  摔跤。摔跤是哈尼族民间较普及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聚居在云南元江的哈尼族称摔跤为“辣把则”,也称“干跤”。

  哈尼族的摔跤,一般在每年的火把节(夏历6月24日)举行。在云南元江,最出名的摔跤场,要算离县城约10公里的水卜龙。每到节日,各族群众都身着盛装前往观看。这里盛行的摔跤分自由式摔跤和预备式摔跤。规则简单,摔倒就胜,一般是三局两胜制。

  在云南红河州的红河县,每到清明节上坟时,人们以家族村寨为单位,白天祭祀,晚上青年们则进行摔跤比赛,这同时也是青年男女们社交娱乐的一种方式。

  磨秋。磨秋是哈尼族民间非常普及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根据传说,这一活动的出现与流传与衷牢山哈尼族的“苦扎扎”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每年“苦扎扎”节时,天批“摩米”派小神“威嘴”骑着白马来到哈尼山寨,人们便竖立一根磨秋桩来迎接。节日的第二天,全村人们在祭祀活动的主持者“勒收”的带领下举行祭祀磨秋仪式,先让“威嘴”象征性地骑磨秋转一圈,然后是村里成员骑磨秋。后来,这一活动形式便在哈尼族民间传承了下来。

  “苦扎扎”是衷牢山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的五月举行。届时,各村寨推选出节日庆典活动的主持者“勒收”,进山挑选粗大笔直的青松木作磨秋杆。因而,磨秋杆成为了哈尼族节日中必不可少的神圣之物。磨秋活动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磨秋比赛时,在磨秋桩顶端横架的松木秋杆两端坐人,或人扑伏在杆上。一般一边一人,其中一人用脚猛力蹬地,便腾空而起,对方双脚落地,秋杆反复起落飞旋不停。

  打陀螺,是聚居在云南元江等地哈尼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主要在春节、“苦扎扎”和“十月年”等节日里举行。哈尼族的陀螺,形态奇特,象一只萝卜。其直径10厘米左右,质料为一般的杂木。鞭索为2米左右,无鞭竿,由上而下,缠于陀螺上部,抽旋后让其自转于地。

  陀螺比赛可分队进行,比赛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比赛开始抽转陀螺,以旋转时间长的组为赢,以得分多的组为胜方,则胜方即取得了先打权。但有一点竞技双方必须明确,即胜方的“陀螺神”(相当于队长,技术较优),一定要胜对方的陀螺神,否则算被“陀螺神”“卖”吃了,成为输方。

  第二步,进行支打比赛。输方将陀螺抽转给对方打,胜方从划在地上的基准线上打出,越线违例。五人或六人的陀螺队,只要打着并转赢了对方一架,就算赢一次,然后继续打下去。最后由“陀螺神”出场打陀螺,如果他的陀螺只擦着对方“陀螺神”的陀螺面过,不仅靶螺越打越转,而且自己的陀螺就此而歇脚,全队则又算被他“卖”吃而成为输方。

  赛蒙抬(跳高跷)。赛蒙抬,为哈尼族语,意即跳高跷游戏,是哈尼族民间男女青少年喜爱的一种体育游戏活动。

  赛蒙抬活动的形式分单脚跳、跳花、拧花、击响、对踢和竞速等。而高跷的种类有四种:第一种为以天然树杈制作的形式;第二种为用竹、木做好主杆,然后打孔安装踏脚而成;第三种是用竹、木挖槽后,把踏脚嵌入绑牢于上而成;而第四种则是将较细的短棍做成三角形状,并将其绑在竹、木的长杆上而成。

  

  参考资料:

  1.中国民族网

  2.唐波;梁健;郭亚飞;;哈尼族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变迁——从哈尼族秋千、武术、摔跤项目的演进看哈尼族体育文化特质的流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