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伦布寺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沈泽文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6日 浏览量:

  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简称扎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县南的尼色日山下。是我国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原名“康建取批”,意为雪域兴佛。明正统十二年(1497年)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大弟子、一世达赖根敦朱巴为纪念经师希绕僧格,精制一佛祖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耗时12载建成扎什伦布寺,自任第一任法台。

  万历二十八年(1600),扎寺成为班禅驻锡之地。后经历代修扩,清皇多次敕封,扎寺成为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今寺由班禅公署、大经堂、经学院、佛殿、灵塔殿数十处殿堂和僧房等建筑组成。周围筑有城垣,方圆约2公里。经学院由错钦大殿和脱桑赛林、夏孜、吉康、阿巴四个扎仓以及下属六十个康村组成。有僧侣近千人,扎仓下设教学、教仪、教务、杂务四部。

  措钦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七间,约580平方米,有立柱48根,梁柱上挂满彩绘唐卡,四壁皆绘画。堂中满铺蒲团,正中安设班禅宝座,殿堂可容千人,两侧经架上置满梵荚本佛经。殿北正室为佛祖殿,殿内供奉格根朱巴铸造的铜佛像,高5米,佛像内有佛祖遗体的舍利、宗喀巴头发和经师希绕僧格头盖骨。两旁为八大弟子,东西为药王和无量寿佛塑像,中为宗喀巴三师徒。殿北左室为弥勒佛殿,内供12米高的弥勒佛像,佛座四周雕力士像,像内有释迦牟尼的舍利等物,两旁有观音和文殊泥塑。殿北右室为度母殿,内奉2.5米高的度母铜像,左右两侧为白、绿度母泥塑。殿西为护法神殿,供奉大卫法、六臂依护、白依护、夜叉圣母四塑像。殿东附设六百多平方米大院,地铺石板,又名石板大院。院内四壁有石板雕千佛像,为班禅讲经,众僧辩经之处。

  寺内有四至[十]十世班禅的灵塔和灵塔殿。灵塔殿为四世班禅以后所建,均为殿前带庭院、围廊的建筑物。殿高3层至4层,内部是一个直达顶层的大空间,供奉历代班禅灵塔,灵塔宏伟高大,塔身包裹银皮,镶嵌各色宝石,雕琢华丽,灿烂辉煌灵塔两侧有菩提塔和增寿塔。

  灵塔殿西是“甲纳拉康”,即会晤室。七世班禅主建,上覆金顶,为清皇帝遣官向班禅宣读圣旨及班禅会晤驻藏大臣之用所。殿内一室奉乾隆帝像及“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牌位。

  寺西的强巴殿,由九世班禅主持修建,历时二年,耗资黄金八千多两。殿内弥勒坐像高达26.8米,共用黄铜231400斤,黄金6700两。仅镶嵌佛像两眉,就用了大小钻石、珍珠等1400余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镏金铜弥勒佛像。大殿是典型的分层、中空结构,殿分五层:一层为莲花座殿,二层为腰部殿,三层为胸部殿,四层为面部殿,五层为冠部殿。有木梯通各殿,殿内壁有壁画。

  寺东北部是赛佛台,是为纪念释迦牟尼诞辰、成佛、涅槃的日子而建。每逢藏历四月十五日(佛祖生日),台上高悬释迦牟尼像,供人们瞻仰。

  班禅宫殿主楼前是四周有围廊的封闭式庭院建筑,为班禅居住和处理宗教事政务以及政务之地。从清代初年起,扎什伦布寺就是历史班禅驻锡之地。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帝又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印,划西藏为其管辖区。在寺内设班禅公署,供使用和理政。寺内收藏有许多佛像、唐卡(卷轴佛画)、刺绣及各种精美珍玩、供器、瓷器,还有明清两代皇帝颁发的大量金玉印章、封诰敕书及镌有八思巴文的元代“大司徒印”印章等。现扎什伦布寺已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参考书目:刘乾,董莲池,张玉春等主编:《中华文明实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