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吉克族的传统文化中,由早期自然崇拜而形成的鹰文化占有重要地位。鹰被塔吉克人视为百禽之首,是忠诚、勇敢、坚强、正义的象征。在塔吉克族民间,鹰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鹰笛、鹰舞、神话传说等等。
塔吉克族音乐的象征是鹰笛。这种乐器在国内为塔吉克族人所独有。塔吉克人猎取山鹰后,将鹰翅骨取出,剔除杂物,截取内径1厘米多、长约20厘米的一段,将管内削刮干净,然后,在笛的下端刻出六个发音圆孔,外壁雕刻上漂亮的花纹。这样,一支鹰笛就制成了。传统的鹰笛是成双成对的,塔吉克人常用一只鹰的一对翅膀骨,做成两支左右对称、大小和开孔完全一致的一对鹰笛,吹奏起来音调也完全相同,颇富民族风采。塔吉克族牧民非常珍爱鹰笛,可以用它吹奏各种优美动人的曲调。有时用两支鹰笛重奏,曲调变化更为丰富。常用于节日、婚礼、歌舞或叼羊比赛的伴奏。再加上塔吉克人的手鼓、热瓦普的配合,使塔吉克人的音乐更具有高原特色。
塔吉克族民间舞蹈又称鹰舞,将鹰的动作概括为一种基本舞姿,以此表现各种题材。跳舞时,男子一臂在胸前略高举,一臂在身后稍低垂,两肩微微上下动弹,步伐矫健,旋转自如,很像雄鹰在高空翱翔。女子的舞步与男子相同,但双手高举,随声先向里后向外旋转,动作舒展柔美。塔吉克族无论是山区的牧民还是平原的农民,都喜欢跳舞。跳舞时,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一般只用手鼓和鹰笛伴奏。当舞到高潮时,不断插入口哨、击掌和欢呼,气氛十分热烈。
在塔吉克族中关于神鹰的神话传说有十多种,有的是反映反抗压迫报答恩情的,如传说在很远的古代,外族入侵塔吉克族,由于敌众我寡,族人们处于绝望之中。在存亡之际,他们所养的鹰请求主人将其杀死,用它的翅膀骨做成的笛子向远方的同族求援,最终强敌被援军所击退。有的是反映忠贞爱情的,如传说过去有一对青年男女相恋,但遭到巴依老爷的百般阻挠。恋人们趁夜色奔逃,遭来巴依追杀。姑娘死后化为鹰找巴依复仇,杀死仇人后鹰死去了。为了怀念心上人,情郎以鹰的翅膀骨做成笛子,用这支鹰笛吹奏的乐曲是他们永恒爱情的明证。
由于塔吉克人居住在帕米尔高原,因此被称为“高山上的雄鹰”。塔吉克人也以鹰的民族而自豪。鹰在塔吉克人的观念中是英雄的形象,那些胸怀宽广、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助人为乐的人们常常被视为雄鹰。在塔吉克族民间传说中,鹰的形象总是正面积极的,如他们常说“孔雀虽好看,却飞不了鹰那么高”,“隼鹰不会落到麻雀的陷阱”,“聪明的雄鹰不和狐狸打交道”等等。雄鹰也是塔吉克民歌中应经常表现的主题,如“我像一只山鹰”,“我可爱的山鹰”,“山鹰爱的是蓝天”,“勇敢的山鹰”等等。
鹰是塔吉克族的民族符号,象征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民族精神。
参考资料:
1.毛公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2.邢剑鸿:《塔吉克族鹰文化浅谈》,《新疆地方志》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