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医 > 基础知识  > 详细页面

傣医发展

来源:民族医研院 作者:唐丽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3日 浏览量:

  傣族人民世代生活于我国云南省的南部和西部,主要居住于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腊三县,西部主要居住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盈江、畹町等县镇。傣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傣族文化密切联系,同时又吸收了古印度医药学和汉族中医药学的内容,受到佛教传播的影响,形成了殊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典型代表之一。

  傣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与傣族社会发展的历史相适应,早在“滇腊撒哈”时期,意为橄榄时期,属于蒙昧时代的初期,相当于前500年(距今2500年以前),傣族便有了民药。进入“米拉撒哈”时期,即阶级社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分工范围的扩大,从公社中产生了管理各种事物的专职人员,如专司祭祀宗教职业者“阿赞”、专司占卜者“摩古拉”、专司医务者“摩雅”和专司歌唱者“赞哈”等。此时期佛教传入傣族社会,古印度医药学知识也随佛经教义进入傣族地区,进一步促进了傣族医药学发展。据《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傣族医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与印度小乘佛教的影响和印度医药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傣族人民经过上千年的实践和积累,认识了人与自然、疾病的相互关系,从对各种天然动植物的使用经验中积累了药物知识,逐渐分类产生保健、防病、治病应用等理性认识,同时吸收了一部分汉族中医药学的内容,吸收并发展了古印度医学理论知识,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传播媒介传入傣族社会,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傣医药学体系。傣族医药学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地形成和发展的,既与傣族文化密切相关,又与佛教思想文化的传播紧密相连,同时受到古印度医学内容和汉族中药学内容的影响,不断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傣族传统医学体系。

  现代傣医药学的发展正式开始于八十年代,国家确定傣医药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要求加以发掘、继承、整理和提高。此后相继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傣医院、民族医院,吸收了一批民间傣医药人员到国家医疗科研单位工作;西双版纳卫校还举办了傣医班,陆续培养了一批批傣医药人才。此外,在傣族地区还将傣医药纳入县级初级卫生保健方案,并为名老傣医配备了徒弟,使他们的医药经验得以整理、发掘、继承和提高,同时抓紧进行傣医药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一些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傣族医药学,在广泛收集、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傣药志》(四集)、《傣医传统方药志》、《西双版纳傣药名录》、《中国傣医》、《傣医诊病特点》、《傣族医药验方集》、《中华本草·傣药卷》等傣医药书籍,使傣医药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课题获199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际传统医学优秀奖。目前古老的傣族传统医药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分科、药物剂型、治疗方法等正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理论化的道路,继续为各族人民的健康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